耳鸣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较为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医自古有“肾主耳”之说,使许多人认为耳鸣必是肾虚所致。但事实上,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的一部分;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的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
《内经》中有许多论述,如肾开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耳者宗脉之所聚等。临床发现有患者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会造成肾脏功能损坏,同时耳朵功能也会损坏,这就为肾开窍于耳提供了证据。
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以耳鸣为第一主诉,耳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耳内(单耳或双耳)或头颅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二是周围环境中(包括耳周围)没有产生这种声音的客观来源。
中医认为,耳鸣发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外感与内伤各类原因导致耳部气血瘀滞,耳脉闭塞,耳窍失养而出现耳鸣。此外,辨耳鸣还应探清虚实,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朵暴聋,大多属实证,是由于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所致。反之,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朵渐渐失聪而听力减退,大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或脾气亏虚,肝血不足导致。
那么耳鸣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积极治疗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耳聋呢?经研究表明,耳鸣是指自我感觉耳内鸣响的症状。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耳鸣耳聋均可以单侧或者双侧发生,可同时出现,也可以先后出现。如果患者长期耳鸣不治疗,不仅仅会导致耳聋的发生,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