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交响乐贝多芬的巅峰之作,我们

90年代一部港片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一位身世显赫的富家贵公子,爱上一个酒吧歌女,并邀请她去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严肃、抽象的音乐,令歌女倍感无趣,而贵公子却听得津津有味。不知听到了什么,贵公子与听众全都鼓起了掌,歌女一脸懵,一时愣住了。

为了显示自己懂音乐,在一段激昂的乐曲过后,歌女也兴奋地鼓起了掌。

没想到,所有人都仍在安静地听音乐。她的掌声此时不仅突兀刺耳,还引来几位听众不满地斜视,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其实,听交响乐演出,要想礼仪得体、听得懂这首曲子,事先对它有所了解必不可少,否则真可能如歌女一样,因为不懂装懂闹得难堪。

交响乐作为音乐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每部作品都至少有4个乐章。

恰似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不同的乐章,以不同的调式、节奏,表现不同的情绪、情节。

适当的鼓掌时机,以不破坏曲子的完整性为原则。不合时宜的掌声,会切断音乐家们好不容易铺垫出来的氛围和意境,对正沉浸其中的其他观众也是一种失礼地干扰。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普通听众,无论去听音乐会还是听光碟,先读一读创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解析的相关资料,才能比较清晰、正确地体验一首交响乐宏大微妙之处,有更丰富、更多维的收获。

《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与年的世界》一书,围绕“乐圣”贝多芬创作的这部伟大作品,为我们详尽叙述了当时的思想氛围、社会背景及作者的意识状态。

能帮助我们从创作者的角度,去立体地理解这部堪称贝多芬创作巅峰的作品,并为我们如何聆听《第九交响曲》提供启示。

一、命运坎坷,却成就辉煌

《第九交响曲》气势恢宏,具有强大的力量、创新与美感,是贝多芬送给人类的最后一份交响乐大礼,时至今日,仍能让数百万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但年5月7日的那场首演,尽管获得巨大成功,观众们曾热情地起立、鼓掌、流泪多达5次,却并未给经济困顿的贝多芬带来多少收益。

在支付完剧院、乐队、抄写员的报酬之后,贝多芬只赚到几个月的房租费,这令他失望、不满,甚至愤怒。

其实,不止这次首演让“乐圣〞拮据窘迫,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他也经常面临挣扎、压力和困窘。

我们这位音乐天才,成长于一个穷苦的家庭,母亲是一位厨师长的女儿,父亲是位歌手、酒鬼。

贝多芬4岁就被父亲粗暴地教授钢琴,9岁跟随一位宫廷剧院乐长学音乐,12岁便创作出9首钢琴变奏曲,音乐天赋崭露头角。

1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他、两个弟弟和那个不靠谱的酒鬼父亲,尚且年幼的贝多芬,只得被迫承担起养活全家的重任。

但荆棘满布的命运,也难掩这位青年才俊的光芒。

自他22岁师从音乐大师海顿之后,充沛的音乐才能开始倾泻而出。

在32岁耳聋之前,他已创作出40多首出色的大型乐谱。

随后的十年,他创作的作品无论从数量、创新还是艺术高度上,都让人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

贝多芬因此成为全欧洲的音乐偶像,并改变了西方音乐的进程。

天赋异禀、名满天下,却又遭遇悲惨、生活窘迫,这些反差巨大的因素,造就了贝多芬对大多数人蔑视与对全人类博爱的矛盾心理,养成他敢于与命运抗争、渴望追求自由的强硬性格,并塑造了他行为古怪、乖癖的特性。

这些都给他,及与他交往的人增添了许多苦恼,却也保护他免于遭受专制政权的迫害。

二、活跃在《第九交响曲》诞生时期的艺术与思想

年,欧洲艺术正处于浪漫主义发展的进程中。而欧洲社会,则正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与反革命复辟的拉锯时期。

在一切以加强君主权力、极端保守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政权下,欧洲整体气氛都处于压抑状态。

统治阶层全面压制带有任何自由主义意味的言论和行为。

尽管众多艺术家、思想家迫于政治形势,只能以最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变革的支持和对自由的热爱。

但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政治上仍被视为自由主义的象征而被施以制裁。

然而艺术家们从未屈服,抗议的岩浆,始终在酝酿、沸腾。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因代表织布工发表过一次演讲,被视为自由主义者。

他一直在支持国内外激进的自由主义事业,他与贝多芬看法相同,认为此时的欧洲已成为巨大的人类精神的监狱。

拜伦在年2月病逝后,被誉为“自由主义思想的精神斗士”。

同样具有自由主义理念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因发表一些争取自由的诗作,被沙皇流放到俄罗斯南部省份。

年,他曾写诗赞颂“俄国死敌”拿破仑,并因一封无神论的信件,被沙皇加重惩罚,放逐到气候恶劣的北部庄园。

同一时期的德国,也有一位浪漫主义讽刺诗人、散文家海涅。与贝多芬一样,他对自由有着强烈难以遏制的热爱。

其作品中“对既定秩序和正统思想教条的尖锐抨击”,不仅导致他的书被禁,他本人也被下令逮捕。

他逃到巴黎,并在那里流亡了25年,直至去世……

《第九交响曲》正诞生于这众多观点与理想当中,贝多芬作为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在这部宏大的交响曲中,赋予了自己的理想:希望世界大同博爱,为人性自由解放而斗争,并宣扬为理想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这些表达,实际上暗含着与奥地利君主专制权力的对抗。

幸运的是,由于贝多芬一向行为过于古怪,被当局认为不具有潜在的危险,最终才免于遭受禁演和惩罚。

在浪漫主义力量反抗压迫的斗争中,年是文艺著作收获颇丰的一年。

除了众多杰出艺术家生命中的关键作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思想深邃,充满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战斗精神,为这场人类精神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部宏伟的交响曲,不仅在当时轰动一时,对接下来的后辈音乐家及几个世纪的音乐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法国杰出指挥家、作曲家柏辽兹,在研究完《第九交响曲》乐谱后,深受启发,创作出几部新颖、令人震撼的作品;

门德尔松,在形式上模仿《第九交响曲》,创造出使用人声的交响曲《颂赞歌》;

歌剧、乐剧作曲家瓦格尔,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里,都痴迷于《第九交响曲》,把它当作乐剧的先驱和自我实现的跳板……

《第九交响曲》高超的艺术性,开启了无数音乐家的创作源泉。

不仅仅是因为它宏伟的构思,还因它大胆创新的表现手法。

《第九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构思精巧,联系紧密。前三个乐章循序渐进地做铺垫,进行到第四个乐章时,贝多芬以他钟爱一生的诗作——偶像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别出心裁地用独唱、合唱、重唱多形式的人声,表达出他内心的倾诉:冲破压抑,呼唤人性的自由博爱,歌唱人类的欢乐!

这神来之笔,声势庞大,震撼人心。

这种前无古人的做法,成就了这部空前绝后的经典巨作,也使《第九交响曲》成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造诣。

结语

《第九交响曲》的艺术魅力,除了令众多音乐家为之倾倒,无数普通听众被其恢宏的音乐气度所感染,历代文学史家、音乐学家也都将它作为研究的典范。

《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与年的世界》一书的作者,哈维·萨克斯,深谙音乐,有着多重学者身份:美国作家、音乐家、克里夫兰音乐学院荣誉博士……

他不仅教授音乐,还常年在欧美各大高校、艺术节及艺术团体教学、任职,已出版10余部音乐著作。

他是一位忠实的贝多芬音乐爱好者,从12岁起就反复聆听《第九交响曲》,并因此走上从事音乐的人生道路。

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影响了作者50年。时至暮年,作者不仅重新深入探讨他崇敬的偶像,及他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人物思想。

还从音乐家的专业角度,细致剖析了《第九交响曲》4个乐章的曲调、节奏、力度、乐队组成等因素。

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全面地了解这首长盛不衰的世界名曲,而且还会认识到,那位歌女的掌声是多么不合时宜。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谢绝抄袭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omashaomiaoqiang.com/jbgs/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