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耳聋耳鸣的要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医文化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承国学精髓弘扬中医文化

颧髎穴

释义:

宫,五音之首也,又含要处之意。本穴当耳屏前方,针此穴能聪耳听五音,主治耳聋、耳鸣,故名。

另有释义:

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的交会穴,三脉均入耳中,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3支的耳颞神经。针之可以疏调三经经气,为治耳病要穴,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耳疾、齿痛。操作方法为张口,直刺1-1.5寸。

功效:开窍聪耳。

主治:

耳鸣,耳聋,齿痛,癫狂病,中耳炎,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可灸。

快速取穴

在面部,耳屏正中前缘,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治疗耳源性眩晕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主诉:经常眩晕发作12年。患者发作眩晕为突发、旋转性,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头稍动即引起天旋地转。眩晕发作短则半月1次,长则半年至1年1次。眩晕发作时有闷胀、并有耳鸣,无听力减退。最近1次发作在1周前。头昏,步态不稳,需家人扶持走路。

检查:自发性眼震。位置性试验:头向右侧倾时有三度水平性眼震。闭目前进试验,向右侧偏离中线,不敢张目固视,头昏昏然。

针听宫穴,进针1.5-2寸,局部痠胀,留针20-30分钟,患者眩晕明显减轻。共治6次,眩晕完全消失,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治疗三叉神经

急性发作疼痛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34岁。主诉:因情志不遂,复感风寒致左面颊疼痛、鼻塞1周,近2日来疼痛加剧,痛时左面颊部肌肉跳动,如刀割火燎,阵阵发作,连及左耳胀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夜难入眠,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疗:针刺听宫穴,进针1.2寸许,1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留针40分钟后疼痛消失,起针。翌日复诊:曾小发作1次,但可忍受,再针1次而愈。

治疗牙痛

典型病例:

秦某某,女,56岁。主诉:右侧上牙痛已3天,服中、西药效果不佳,现牙疼难忍,不能食、寐,随来针灸求治。

检查:痛苦面容,齿龈红肿,舌苔黄腻,质暗红,脉弦数。诊为实火牙痛。

治:张口取听宫穴,针刺1.5寸,2分钟后牙痛已止,留针30分钟。第2日再针1次,肿消痛止,痊愈。

治疗耳鸣

典型病例:

杨某某,男,45岁。主诉:左耳鸣近3年,加重1年。医院耳科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经中、西医治疗无效,遂来求治。

治:取穴听宫,快速进针1寸,3日1次,3次明显好转,7次后症状完全消失。观察1年未复发。

常用配伍:

1、配耳门、翳风、外关、中渚:治耳鸣,耳聋。

2、配颊车、合谷、下关:治齿痛。

现代研究:

1、听宫埋线治疗顽固性幻听:

消毒后,张口取听宫穴后,进针2cm,手推针芯将肠线埋入穴位内退针。隔7天埋1次。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

2、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日常保健:

1、

张开嘴,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听宫穴,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次1-2分钟。每天可多次。可缓解治疗眼部疲劳、耳聋、耳鸣。

2、

用艾条悬灸或雀啄灸听宫穴5-1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牙痛。

3、

用角刮法刮拭听宫穴,力度适宜,不强求出痧,每日1次,可缓解治疗头痛。

此文素材整理来自网络、中医书籍,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中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omashaomiaoqiang.com/jbgs/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