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听力协会主办的“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结束。本届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海内外共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主题分享,共有5场主题报告、2场圆桌论坛。现将学术演讲与讨论的精彩内容整理并分享,希望能推动行业专业发展。
6月6日上午,医院的马鑫主任作了题为“急性耳鸣整体调控理论”主题发言。
马鑫主任主要分享了在急性耳鸣治疗中的一些心得,提出治疗急性耳鸣应从原因出发,进行整体的调控治疗。
马鑫,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协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促会理事,北京听力协会理事,发表专业论著多篇,参与多项头晕,耳聋,耳鸣相关研究。
本次大会上,马鑫主任从慢性耳鸣和急性耳鸣的不同、耳鸣的产生、耳鸣清除系统和急性耳鸣如何着手治疗四个方面,给我们分享了急性耳鸣的整体调控理论。
慢性耳鸣vs急性耳鸣
马鑫主任介绍,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其中主观性耳鸣发生率极高,但缺乏测试方法只能凭借患者的主观主诉。而主观性耳鸣又可分为慢性主观性耳鸣和急性主观性耳鸣。
急性vs慢性
马主任指出耳鸣和疼痛非常相似,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是集体收到伤害的警告;而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急性耳鸣vs慢性耳鸣
马主任介绍,类似于疼痛,急性耳鸣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急性耳鸣的出现是身体的“报警器”响了,而不是“报警器”坏了;慢性耳鸣分为慢性代偿性耳鸣和慢性失代偿性耳鸣,慢性代偿性耳鸣对患者影响小,通常不需要干预,而慢性失代偿性耳鸣通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且难以根治。
耳鸣整体调控理论
马主任认为,耳鸣是身体的报警器,寻找耳鸣的原因不能仅仅着眼于听觉系统,应当把视角扩大至全身。
耳鸣哪里来
耳鸣的产生:
目前大多数文献都认为耳鸣的产生是听觉外周损伤后,听觉通路过度兴奋,而产生的中枢重塑性疾病。即耳鸣是外周病变启动,最终中枢形成的耳鸣信号。
耳鸣哪里去
耳鸣清除系统:
马主任指出并不是所有听力下降的患者都会存在耳鸣,这是由于耳鸣清除系统的存在,耳鸣可以由边缘系统(位于中枢)和咽鼓管为主的耳鸣清除系统清除。
急性耳鸣的治疗
马主任认为,急性耳鸣的产生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为耳鸣启动因素过强;或为耳鸣清除系统能力下降。
急性耳鸣相关生理因素
和耳鸣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
急性耳鸣的治疗
马主任认为,急性耳鸣的产生是多因素引起的,而找到权重最大的病因是治疗急性耳鸣的关键。另外在急性耳鸣治疗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在耳鸣咨询中应提供正面咨询。
最后,马鑫主任分享了研究团队在门诊总结的急性耳鸣治疗流程,“耳鸣路漫漫”,呼吁相关从业人员积极研究和分享,共同帮助患者克服耳鸣带来的困扰。
编辑:潘慧
排版:阿白
特别鸣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