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糖尿病与耳聋有关系吗?
A
糖尿病可引起听力提早老化,50%糖尿病人有耳聋。控制好血糖,有望减少听力的损失。
糖尿病常引起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器官,包括引起耳聋、耳鸣。糖尿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病。
Q
这种耳聋到底是属于老年性聋呢?还是糖尿病的后遗症?
A
一旦因糖尿病而耳聋者,多为渐进性加重,少有突发性耳聋的表现。耳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糖尿病病人的眼底有特征,通过眼底镜观察到的微血管病变,很可能是全身微血管的写照。可以想象,供应内耳的内听动脉及其分支也有同类病变,由此可解释听觉器官血供不足,所导致听觉毛细胞和听神经的病理性退变,由此而影响听力。
糖代谢异常本身也可以造成内耳功能改变,因为糖和糖代谢提供了内耳主要的能量来源。血浆中葡萄糖水平改变,可以导致内耳淋巴液的电位改变,影响内耳主动运转状态。凡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者,两者同时影响内耳,对耳的损害有协同作用。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理当要将血脂也控制在正常状态。
凡有糖尿病的病人,听力减退发生年龄大大早于正常人,而且耳聋的程度也较重。令人费解的是,听力损害和血糖水平及病情厉害程度无关。
Q
高血压和耳聋有何关系?
A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出现耳聋、耳鸣,并常常伴有眩晕。单独发生耳聋或眩晕者少见。
10%~80%的高血压病人可有耳聋,若伴有耳鸣,则音调高低不定,以持续性耳鸣多见,大多可为单侧性。
进入老年期后,血压增高,动脉随之硬化,供应内耳的血管也不例外。其管腔面积与血管截面面积比值变小,意味着内耳血供减少,这样导致内耳组织缺血、缺氧的病理变化。而内耳螺旋器又是高度分化的器官,代谢又特别旺盛。它和脑组织一样,耐受不了长时间的缺氧。
因此,可以理解内耳血管变性,是老年性耳聋病人听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Q
药物中毒性如何避免?
A
滥用药物可能造成耳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不论大人还是小孩,生了病免不了要打针吃药,总不能“因噎废食”不治病吧!在用药方面首先应避免剂量过大,并尽量缩短用药时间,其次是应了解药物性耳聋有哪些信号,以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Q
药毒性耳鸣耳聋有哪些信号?
A
耳毒性药物对内耳感受器具有较大的亲和力。这些药物在内耳淋巴液中的半哀期(药物量减半所需用的时间)比在血液中长得多。因此,药物得以在内耳中持续蓄积而达到致毒的浓度。
在内耳感觉细胞受到损害的初期,病人首先感到耳鸣。且鸣可以视为耳聋的先兆。这时听力损害以高频区为主,细心的病人会发现手表滴答声变得轻了。
另一个特点是眩晕可以出现在耳聋之前。病人可表现有视物旋转,行路不能或不稳。稍多活动即伴恶心、呕吐。
Q
常见链毒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A
链霉素的毒性有急性和过敏性两种较严重的反应。
在不良反应中,急性反应占1/4~1/3。症状以麻木感、眩晕、耳鸣等多见,
这些症状大多出现于用药后10天以内,最短的在注射后20分钟之内即出现
麻木,持续1~6小时,重者可延长到24小时。
麻木症状轻的为口周麻木,重的合并有四肢、面部、头皮,甚至有四肢抽动,停药后麻木感可迅速消失,在出现麻木时常伴有眩晕。
这种毒性反应与药物中所含的杂质有关,杂质越多,反应发生率越高。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