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COP15疫线最美职工施云霞科室

致敬劳动者,筑梦新时代。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号召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新冠病毒免疫屏障,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昆明市总工会联合策划“中国梦·劳动美——助力COP15‘疫’线最美职工”专题报道,重点宣传一批在COP15筹备期间表现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充分展示全市广大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凝聚新时代职工力量。同事说她永远是科室里最晚吃饭、最后走的人,患者说她一直是最亲切看诊,最负责人的医生。她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以温暖的态度给患者力量,靠过人的勇气冲锋“疫”线,她就是以身作则的90后医生昆明市西山区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施云霞。和患者当朋友的医生只要是施云霞的病人都知道,她的手机是24小时不关机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了,就给她打电话,她也从不觉得厌烦,反而感到十分高兴,“这说明患者信任我,把我当成了朋友”施云霞说。患者信任施云霞的原因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她从不吝啬于在医患关系之外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她和我们的关系就像家人、朋友一样,对待治疗一丝不苟,尊重每一位患者和家属。除了我们,我还知道很多小患者家属都是把孩子送到科室里就回家了,治疗结束了再来接孩子。”施云霞“闺蜜”小林说,小林其实是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银行的职员,经常来找施云霞扎针,日积月累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因为施云霞接诊幽默、亲和,患者在她面前总能很放松的接收治疗,所以在她的诊室外总能听到“针灸太神奇了”“哇,我能动了”“哎呀,我可以蹲下、起来了!”。一次,一位因耳鸣、耳聋而备受困扰的患者找到施云霞,在对患者进行了“望、闻、问、切”后,只在他脚上扎了一针,他的耳鸣就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很多急性腰扭伤、落枕的患者,如果第一天找到她进行治疗,也都是寥寥几针就见效了。这样神奇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施云霞的诊室中。“患者放松了,治疗就顺畅了,我对自己的针灸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施云霞笑着说。疫情中勇敢的“坚守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中,施云霞每年都积极参加卫计委和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义诊、科普活动,只要用得到她,她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人,从不退缩。年春节前,刚刚结束一年忙碌工作的施云霞,准备在家陪陪父母,但当中心要求所有人务必在年初一的上午12点前到岗,准备抗疫时,她立马就背上了回程的行囊。“我知道势不容缓,必须马上回到工作岗位等待安排。”疫情初,施云霞和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同事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春节返昆人员的排查。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在昆明空荡的街头,会看到施云霞和同事的身影,那就是她们的流调小组。施云霞说:“在疫情和病毒面前,谁都会害怕,但既然我和同事们是专业的医务人员,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即使再危险也要往前冲。”今年,为保证居民及时完成疫苗的接种,施云霞又义无反顾地冲在了前线。“请您排好队,带好口罩。请拿出身份证,出示健康码。”“您最近是否有哪里不舒服?”“请问您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这是施云霞每天参与疫苗接种任务要重复上百遍的话语。从登记到出库,每个接种环节她都了然于心。在疫苗接种任务中,哪个科员有事的,施云霞必然第一个冲上去,把他换下。同事说,“她总是科室那个最后一个吃饭,最后一个走的人。”积极进取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施云霞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才能让身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自己有能力服务更多人,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痛折磨。所以她经常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渠道,认真学习钻研中医诊病、针灸治疗和理疗康复卫生工作业务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当我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熟练处理本科室常见多发病,尤其是治疗颈腰椎、面神经炎、关节炎等疾病,需要我在临床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做到这一点,施云霞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很多专业操作技巧,并不断归纳总结和提高工作效果,保证从患者的切身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做德才兼备的良医自参加工作以来,除了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外,施云霞也从来没有放松自己思想修养的提高。施云霞说,“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思想修养水平”。在同事眼中,施云霞团结科内同志和兄弟科室,尊重前辈,关心新同志,对年轻医师、进修医师耐心带教、指导,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所学。她始终坚持以工作为重,总是以身作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施云霞除了给患者详细的书面指导,还会主动留下自己的手机号,方便患者和家属随时咨询病情,她还主动对就诊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用药、生活方式和复诊,施云霞偶尔会收到患者和家属的宴请和红包,她都果断的拒绝了,她说:“救死扶伤乃医者本性,坚持恪守医德,才能配得上百姓赞誉的好医生形象。”-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omashaomiaoqiang.com/jbgs/9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