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本文原载于《国际呼吸杂志》年第1期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2]。我国年最新的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成人中患有COPD的总人数已经超过1亿[3],COPD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呼吸道慢性病。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4]。触发和促进AECOPD发生和发展的最常见因素是呼吸道感染[5],约78%的AECOPD患者有明确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依据。现已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能诱发AECOPD的发生,几乎50%AECOPD患者合并上呼吸道病毒感染,GOLD指南[1]和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6]明确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是AECOPD的主要触发因素。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在AE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与AECOPD的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虽有可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现将近年来关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和AECOPD发生和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为后续研究方向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AECOPD发生的相关性

AECOPD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7],约78%的AECOPD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关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和AECOPD,有报道显示病毒感染是AECOPD的重要因素[8],且近50%的AECOPD患者伴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呼吸道病毒感染是AECOPD的主要触发因素,患者自主的"感冒"症状是AECOPD发生的信号[9],与AECOPD发生相关的呼吸道病毒被分为两大类,常见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10])和少见病毒(如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11])。其他因素(如细菌感染与环境污染)参与AECOPD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出现的交叉效应有关[4]。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细菌感染。目前的研究认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的人数显著增加[12]。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不一定是同时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1周继发细菌感染[13,14],也可能是发生于病毒转阴后[15],如早期无细菌感染的鼻病毒阳性的AECOPD患者中,73%的患者14d后可分离出细菌[16];鼻病毒感染能削弱宿主呼吸道抗菌防御功能,导致细菌负荷增加,当细菌负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发生感染[17];鼻病毒感染导致COPD患者气道菌群改变,并参与继发的细菌感染[18];流感病毒能增加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风险[19]。病毒感染后造成气道上皮损害,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AECOPD频繁发作,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加重,恢复期延长[20]。因此,GOLD指南[1]和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6]中明确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是AECOPD的主要触发因素。

但关于此观点,也有其他研究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AECOPD与细菌的感染,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相关,而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无直接的相关性[21,22]。在急性加重期,一些COPD患者表现出痰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增加,和气道阻塞与激活的嗜酸粒细胞[23]比例的增加有关。这预示用皮质类固醇治疗[24]有可能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FEV1)。

呼吸道病毒感染虽然被认为是AECOPD的主要触发因素,但也有研究持相反的意见。因此,关于其观点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证实。此外,基本目前呼吸道病毒感染与AECOPD的发生相关的研究中仍有些问题未能解说清楚。(1)目前关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与AECOPD的相关性研究,仅限于比较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病毒的种类和分布的变化水平[10],但缺乏病毒滴度的变化与病情进程的相关性分析,笔者认为此未能充分的证实呼吸道病毒感染与AECOPD发生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在其他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全病程多时点的呼吸道病毒滴度的监测方法可以用于分析病毒感染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25]。另外,虽然目前也有研究通过将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宿主的免疫反应联合起来,证实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与AECOPD的相关性[26],但仍缺乏更多的证据证实该观点。(2)对于与AECOPD发生相关的呼吸道病毒,既往的研究往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omashaomiaoqiang.com/zlff/202108/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