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针对一些顽疾,用药效果不明显的疾病,尤其是病因不祥,症状明显的疑难杂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引入中医辩证方法寻找病因,辨证治疗,发挥中药针药结合治法多样化的优势,往往可以在临床中显奇效。
我科近期收治一例顽固头晕伴肢体乏力患者,病情反复,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生活治疗差,于我科住院治疗,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辅佐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佳,极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一、病史回顾
范某,女,74岁,因“反复头晕2年余,再发伴左侧肢体乏力3天”于-4-7入住我院我科。患者缘于年开始反复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无肢体乏力,无耳鸣,伴头痛,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头颅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完善头颅MR,排除“急性脑血管病”,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降压、降脂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年4月5日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无耳鸣,伴左侧肢体乏力,现患者为进一步中西医诊治,收入我科。入院症见:头晕,昏沉感,无天旋地转、无耳鸣耳聋,无头痛,偶有咳嗽咯痰,活动则气促,纳食差,睡眠欠佳,需阿普唑仑辅助睡眠,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余年,血压最高达/95mmHg,服用“络活喜、安博维、倍他乐克”降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可。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年。
入院查体:BP/67mmHg,指尖血氧饱和度93-96%,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定向力、记忆力、认知力、计算力检查无异常,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纹对称;双眼球活动正常,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存;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3~5次/分。四肢关节活动正常,四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轻瘫试验阳性,肌张力正常,足动脉搏动正常。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运动检查正常。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细。
入院后完善头颅CT及MR检查,排除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考虑腔隙性脑梗塞,缺血灶、动脉狭窄及脑萎缩。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提示轻度三尖瓣反流(EF61%)。
二、病因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因“反复头晕2年余,再发伴左侧肢体乏力3天”入院,头晕,昏沉感,无天旋地转、无耳鸣耳聋,偶有咳嗽咯痰,活动则气促,查体提示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左下肢轻瘫试验阳性,指尖血氧饱和度93-96%,入院检查提示腔隙性脑梗塞,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病史。考虑患者头晕、肢体乏力、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诸症与腔隙性脑梗塞及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相关。
三、治疗过程
入院后,林炜濠主管医生每日查房多次,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向上级医师甄毅锋副主任医生汇报,治疗上予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降压、调脂稳斑、抗肺纤维化等为主,因患者既往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后有胃痛等不适,故未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许纪超医生用人迎寸口切脉法为患者施以针灸治疗燮理患者阴阳。而徐南华及张锦为医生用中医推拿导引之法调其经络而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同时,洪敏主任更是亲临病床,多次为患者遣方用药。
初诊时,洪敏主任辨为阳虚水停痰凝之证。盖患者年老,坎中真阳日衰,真阴日损,张景岳有言:“阴阳之体,曰乾曰坤;阴阳之用,曰水曰火;阴阳之化,曰形曰气。”故阳虚难以化气,阴弱难以成形,则气血不能上行濡养头目,故头晕、失眠,不能温煦胸腹,故咳嗽咯痰、气短而便干,不能旁达肢体,故左侧肢体乏力,加之气形不化,痰凝而作祟,则进一步阻遏气血运化。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细,亦是阳虚水停痰凝之证。故治以温阳益气,化痰利水为法,方用附子理中汤合防己茯苓汤合升陷汤治之。
二诊时,患者头晕、肢体乏力改善,静坐谈笑皆无气促,然胃纳欠佳而稍活动则喘。洪主任以为患者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乃痰瘀互结之象,是以瘀血不化则阴阳之道无以通畅,故在前方基础上加土鳖虫、三七以起活血祛瘀之用。
三诊时,患者仍胃纳欠佳,不欲饮食,口干口苦,大便偏干。《内外伤辨惑沦》载:脾胃虚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故洪主任以其当以阳虚水停,痰瘀互结为证,然其阳气不伸,阳不得输布,故当以升阳益气为先,故以升阳益胃汤治之。
经我科中西医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改善,头晕缓解,胃纳改善,出院后患者为我科送来了感谢信及鲜花。
药王有言“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故为医者,当存仁爱之心,临病床以知患者苦疾,针药导引合用,辨疾病症结而易处方,运针灸以调阴阳虚实,助导引以理经络气血。
我科由中医内科、中医针灸、中医病房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中医特色鲜明,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临床科室。科室建设立足于中医经典方药与疗法、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强调发挥传统中医优势,坚持经典理论教学与临床结合,倡导应用经方与传统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病房开放病床50张,主要以中医针灸、熏洗、埋线、推拿等特色疗法辅以现代康复理疗设备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老年病、心脑血管病、肺病、骨关节病等施以中西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体化治疗,疗效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omashaomiaoqiang.com/zlff/202107/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