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气候干燥,有不少朋友在这个季节遇到了不少健康问题的困扰!然而,出现以下这种情况时,要警惕起来!“耳朵总是嗡嗡响,停不下来,烦死了!”“耳朵里像开火车,睡觉都睡不着了!”“耳鸣的厉害,听啥也听不清了!”“好好的怎么就听不见了,怎么办?”这些症状你有过吗?如果有,你可能得了突发性耳聋!案例近日,52岁的易叔叔一脸焦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诊室。“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我的左耳朵突然听不清东西了。”刚坐下,易叔叔就迫不及待向医生倾诉。原来,2天前易叔叔不明原因出现左耳耳鸣,嗡嗡作响,随之出现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他以为过几天会好,没有在意。过了两天,他发现左耳听力下降严重,“嗡嗡”响也一直没有缓解,已经影响和家人的交流了。这下易叔叔慌了,医院就诊。接诊医生了解到易叔叔有糖尿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后,易叔叔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入院后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高压氧舱等系统治疗后,易叔叔的左耳听力已经恢复了。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也称为突发性耳聋或特发性突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即在72小时之内发生,且相邻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单侧发病,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我国突聋治疗中心研究显示,该病好发年龄为40-60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但近年来,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也频频中招。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以免错失良机。超过一个月不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若不及时就诊,可使人终生失聪,应当引起重视。“突聋”的出现原因?突发性耳聋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考虑主要与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内耳血管病变(血管栓塞、血栓形成、一过性血管痉挛等)及病毒感染息息相关。一般认为,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生活不规律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其中若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其罹患突聋的几率会相对增加很多。“突聋”的最佳治疗时间?一旦得了“突聋”,最好是进行抢救性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尽量在3天以内,或争取在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治疗。治疗前听力损失越严重,预后越不好,伴有眩晕患者预后不佳,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所以说,一旦确诊突发性耳聋,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生活方面要注意哪些?●不乱用药物,避免药物使用造成耳朵不可逆的损伤;●避免和减少与强噪音等物理因素的接触;●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饮食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少掏耳朵,不用力擤鼻涕;●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耳鼻喉科主任毛坤华说:最近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很多人的耳鸣问题似乎很容易在这个季节加重!而许多耳鸣患者平时不重视,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在此提醒大家出现耳鸣、耳朵堵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期,造成损伤耳蜗神经,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医院耳鼻喉科罗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omashaomiaoqiang.com/yfcs/1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