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阴雨绵绵,将近中午雨停了,我们正准备返程时,又来了几位年纪大的村民,我们重新打开出诊箱继续工作。一位75岁的老年女性,右肩疼痛伴严重活动受限1年余,给予平衡针灸治疗后,患者疼痛有所缓解,老人问:“医生啊,疼痛减轻了,手仍摸不到头怎么办?”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医院就跟她说’下次再来’,现在心里千万个想法说不出口:这不是一次治疗能解决的啊,昨天怎么不来,多一次治疗总是好的,但还是不行啊,我们什么时候再过来?周围有无方便的治疗资源,她该怎么办?她微笑着望着我,眼神中没有奢求,只有信任、交托和善意。这问题难住了我们一群人。胜师兄急忙走过来,左手扶着老大娘的肩膀,右手牵拉患侧肢体,轻柔有节奏的转动,试图在我们团队离开前加强治疗效果——她还是说手摸不到头;桦师姐握着她对侧的痔疮穴,按照师父在电视台科普的治疗手法,试图教会她怎样进行自我治疗——她说右手不能像左手一样;我教她怎样应用“爬墙”的方法训练患肢,她微笑望着我喃喃细语,说着听不懂方言,而我明白她的意思,心里些许失望……。
昨天义诊的疗效在村民们中已经口口相传,明师兄诊治一位耳聋30余年的患者,他拿着手机过来给我们看乡亲是怎样 义诊结束了,乡亲们都开心地回家了,我们却激烈地讨论了一番:我们广东平衡针团队近年来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把师父所传授导的技术奉献给社会,义诊达十万人次,平衡针灸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了福音。但是问题来了?针对急性、年轻患者以及躯体疼痛等病症基本上进行一两次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甚至能够痊愈。但是,我们义诊的地方通常偏远,就医条件相对落后,怎样对慢性疾病老年复合型疾病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怎样帮助提高当地居民对健康及疾病认识,从而起到预防及治疗的作用?如何保证患者的疗效?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由此,我们在返程途中开展了大讨论。
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找到的问题多,解决办法少,从北京来粤指导开展义诊工作的马先博主任提醒我们,大家多想想师父在课堂上是如何指导我们开展义诊活动的,义诊都有哪些要求和规范,义诊的意义是什么?……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恍惚中重返课堂,看到师父站在讲台上反复强调的话语:平衡医学是由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所构成的三脑体系支撑的。平衡针灸产生的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平衡针灸植根于部队,服务官兵,服务人民,真正走到农村去了解农民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把服务做好。你们仔细研读《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一文,这样就可以知道怎样更好的用平衡针灸服务于广大农村的农民。是啊,师父早已把答案给了我们。首先,我们送去的是平衡针灸的脑技术,更要普及脑理论脑文化去指导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用脑文化脑信仰武装百姓思想,帮助百姓树立脑健康思维,实现健康百年四季人生的最高目标。其次,我们要统筹计划每次义诊活动,义诊前请当地对接人员对村民做个基本调查,如治疗人数、年龄分布、疾病种类、重症患者等,反馈给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出发前备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将义诊队员分为治疗和宣教两组,边治疗边宣传平衡医学的健康理念,手把手教会村民平衡点穴技术;对于五保户、长期卧床等特殊人群,组织相近城镇的平衡针弟子学员组成义诊小组轮流出诊,实现长期定点帮助;充分了解当地可获取的医疗资源为患者就医提供可行性建议等等……找到了开锁的钥匙,越想越兴奋,激动不已!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义诊服务的活动,但是我们清楚距离师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师父带领平衡针专家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义诊,毫无保留的传授技术,为基层部队和革命老区培养出一支支离得近、用得上、留得下的医疗队,意义深远,影响重大。师父创立的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三脑创新体系是平衡针灸义诊核心支撑。今后,我们将“平衡针灸、源于众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的会训铭记于心,运用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开展惠民义诊服务,用平衡针灸三脑体系更好的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让平衡针灸义诊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引领义诊服务的一个品牌。
-
-
平衡平衡针灸相关信息